close

娃娃屋.jpg

《娃娃屋》

作者:潔西 ‧ 波頓

譯者:蘇瑩文

出版社:麥田出版

出版日期:2015年1月(初版)

 

《娃娃屋》的靈感來源是作者在2009年拜訪荷蘭阿姆斯特丹博物館時,看到派特蘿妮拉 ‧ 渥特曼的娃娃屋,再加上研究了十七世紀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歷史文化背景後寫出的作品。

當時的娃娃屋可不是像現在市面上販售拿來裝飾用的,而是買給家中的女孩們,教導她們未來嫁做人妻,成為女主人時,要如何打點家裡所有的人事物以及安排僕人們的工作內容。所以當故事中的約翰尼斯把這座娃娃屋送給他的新婚妻子妮拉時,妮拉其實心裡是覺得備受污辱,因為對當時荷蘭女人而言,成為人妻之後是不再需要娃娃屋來輔助學習怎麼當個女主人的。

雖然這本小說被歸類在懸疑小說,但我覺得是因為妮拉在十八歲時,進入到一個不熟悉的文化環境,轉換了一個身分,她必須自己摸索接受不同於家鄉的任何事情,所以才會有一點點懸疑的感覺,經過幾個月的陣痛期之後蛻變成了真正獨立自主的女主人,應該可以說這是部成長小說。

 

以前的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嫁人並且傳宗接代,故事中的派特蘿妮拉 ‧ 渥特曼也是一樣,十八歲時嫁給荷蘭第一富商約翰尼斯 ‧ 布蘭特,人生任務完成了一半,也替欠下債款的父親還清負債,在這個金錢可以解決一切事情的時代,婚姻也是。

一場過於簡單,僅有妮拉家人跟約翰尼斯出席的婚禮結束之後,妮拉自己來到布蘭特位在阿姆斯特丹紳士運河邊的大宅。布蘭特家族的每一個人像是都懷著祕密般的,讓她覺得這個城市、這個家,是不是不歡迎她?

丈夫約翰尼斯任職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熱衷於事業幾乎不在家,回到家也不跟她同房,雖然會站在妮拉的立場對她好,但是兩人卻沒有過多的親密接觸;小姑瑪琳經常板著臉、掌管家中所有事務,認為糖對靈魂有礙卻在深夜偷偷在房間裡吃著甜點,樸素的外裙底下卻是柔軟的襯衣跟貂毛;喜歡偷聽、隱藏許多秘密的女傭柯奈莉亞,雖然神秘卻也對這家人忠心耿耿,保護著自己的女主人;奧圖是約翰尼斯買下的男僕,希望他留在身邊學習,卻因為膚色遭到嚴重的歧視。

直到約翰尼斯送了一座櫥櫃大小的豪華娃娃屋給妮拉之後,揭發了一連串的秘密,開啟了他們的厄運。妮拉請微物工藝師幫她製作娃娃屋裡的小零件,始終不露面的工藝師卻送來了不在妮拉要求清單上的東西,而且她沒看過布蘭特家的家具卻可以精準的做出一模一樣的模型出來,妮拉一開始覺得很毛總覺得有人在盯著她,但是又越來越好奇想知道工藝師的真面目,本來想拒絕工藝師送來的包裹,卻又很想知道會再出現甚麼模型。

 

後來妮拉發現,不知道是工藝師有預言能力,還是自己之前沒仔細注意模型的狀態,那些小零件似乎想告訴她很多秘密。像是一次送來的八個人偶中,妮拉手中的鳥籠是空的,沒多久妮拉的鶯哥就飛出窗外找不回來了。愛格妮斯人偶手上的一塊糖出現一小角的黑點,預言了一批放在約翰尼斯倉庫的糖因為受潮而漸漸發霉的狀態。瑪琳人偶一身黑裙的底下到底藏了甚麼秘密?而那張精緻的娃娃搖籃,是故意要諷刺約翰尼斯和妮拉不會有孩子的,還是另有寓意?

這故事的節奏很快,原本以為會大概到全書的2/3才開始揭曉,沒想到1/3就開始妮拉就陸陸續續得知布蘭特家族的一切,所以接下來的2/3劇情就是在宣洩不斷膨脹的秘密,我覺得交代得滿精緻的,比起一般循線調查疑問的懸疑推理小說到最後才把線索串聯起來,《娃娃屋》因為加入了歷史背景,所以當妮拉發現祕密之後再由在地的布蘭特家族對她做解釋,有更多的篇幅來說明阿姆斯特丹當時的文化。

 

奧圖曾經跟想一探究竟的妮拉說「你會去踢翻蜂巢嗎?那只會引來蜂螫。要是我,我會關好那個籠子。」但擋不住的好奇心,在一次妮拉突發奇想想去公司看看自己的丈夫時,發現了約翰尼斯平常不和自己同房的真相。當時對同性戀的處置,是在他們的脖子上綁石磨然後拋進河中淹死,布蘭特家為了要隱藏約翰尼斯同性戀的事實,花錢娶了妮拉來當煙霧彈,但約翰尼斯總是沒辦法克制住自己的慾望。

知道真相後的妮拉當然有著巨大的衝擊,覺得布蘭特家族騙了她,或許連家人都知情?然而卻不敢逃回家鄉,要是讓大家知道這個事實,她和家人一定會被口水淹死。加上對微物工藝師的好奇,妮拉最後來是留下來了。冷靜下來後,漸漸地接受了約翰尼斯的性向,最後有點像《丹麥女孩》,轉而支持、保護丈夫,兩人相處的模式變成像是靈魂至交般。為了存在於靈魂中的傾向而殺害一個人,這算甚麼正義?如果瑪琳說得沒錯,這傾向無法改變,那麼責罰有甚麼意義?

 

生意上的事情還是得處裡,也為了讓約翰尼斯遠離他的尋歡對象或者說是交易對象-傑克,瑪琳把約翰尼斯安排上船到威尼斯賣掉糖商法藍和愛格妮斯的糖。出差後傑克找上門和布蘭特家族發生衝突,混亂中傑克的匕首插進他自己鎖骨下,在那個沒辦法用科學鑑識的時代,這個傷口日後成了栽贓謀殺的證據,加上法藍對於約翰尼斯消極處裡他的糖塊的態度,在法藍意外發現約翰尼斯的性向後,買通傑克聯合告發約翰尼斯雞姦罪。奧圖為了保護布蘭特家,也在和傑克的衝突後逃離阿姆斯特丹。

約翰尼斯被捕、奧圖失蹤,家中的男人都離開了,只剩下妮拉、瑪琳跟柯奈莉亞相互扶持,這時卻妮拉卻又發現了小姑天大的秘密,嚴守喀爾文教義的瑪琳,生活十分節約,樸素的外衣底下卻藏著華麗的布料;禁止家中食用會讓靈魂生病的糖,晚上卻躲在房間裡獨自享用甜點;偶爾需要泡熱水澡、容易疲倦、情緒不穩,原來...瑪琳已經懷孕七個月,她隱藏這個秘密,連生產時都不叫助產,孩子出生時妮拉明白了一切...這孩子是奧圖的!但是因為奧圖是個黑人,孩子一出生就會染上色彩,所以瑪琳堅持保密到底。

 

「從我年紀夠大,開始有能力工作的那一天開始,我一直在為這個城市努力付出。我航行到陌生的小島,從前我做夢都不相信這些地方真的存在。無論在岸邊或在海上,我都曾親眼看到人們為這個國家奮鬥和犧牲,冒著生命危險爭取出生時未曾享有到的榮耀。我們付出努力,從未自滿。史拉伯指責我有個來自達荷美的非洲男僕,我想請問行政官在喝加糖的茶、吃小圓麵包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達荷美在甚麼地方?法藍 ‧ 密爾曼批評我的一心自主,但是當他享受自由時,卻絲毫不覺得愧疚。諸位,拿起地圖,學習吧。

「我家收容孤女,我贊助學徒,還堅忍面對海上的驚濤駭浪。這些浪頭很可能淹死我們的。各位,我看過太多帳本,我知道東印度公司裡的爭鬥,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沒有脅迫或利用過任何人,也沒有用錢買過偽證。我想讓我的妻子快樂,正如同在我們共度的日子裡,她同樣為我帶來快樂。但是,在場的各位先生和女士,問題是,那些沒有遠見的人只想拉低你的眼界。除了磚瓦房屋之外,他們一無所有,連一丁點上帝的喜悅都沒有。」這是約翰尼斯在法庭上,做出對這社會最動容的批判。

但最終還是被判有罪,在《梅崗城故事》裡也有很類似的情景,被告就算否認自己的罪刑,原告只要親口證實自己親眼所見,再買通幾個證人說自己也看見了,如果自己處於弱勢一方,幾乎是毫無勝算。布蘭特家雖然抱著一絲希望同時也已經做好準備。在行刑前妮拉用錢買通獄卒換取更多和約翰尼斯相處的時間,他們手牽手聊了一整晚,是他們結婚以來第一次聊著麼久,情緒平淡、寂靜帶著一點點惋惜。約翰尼斯也趁這時候,將自己的生意,簡單的交給妮拉,荷蘭的寡婦通常會接管丈夫的事業,財富必須靠自己維持,沒有人幫得上忙。

行刑前,瑪琳的孩子出生了,取名叫蒂雅。她的出生,象徵著種族的融合及階級間的銷暱。約翰尼斯被綁上石磨推下水,也只有這時候才有人開口說:「他是我們的頂尖商人,我們真是愚蠢。」。同時間瑪琳因為沒有專業的助產及產後的照顧也過世了,幸好為了看孩子一眼的奧圖這時候回到阿姆斯特丹,至少,家裡能多一個人分擔。妮拉從一個天真單純的十八歲女孩,歷經了這一切,現在必須蛻變成獨立自主、掌管家中事務及接管事業的十九歲女主人。每個女人都是建築師,建構自己的財富,微物工藝師曾經這樣留言給妮拉。

究竟微物工藝師為什麼能預言這一切呢?在政府下令禁止製作人偶後,妮拉曾試圖再去找過工藝師,卻意外遇見工藝師的父親兼師父。他父親說,工藝師沒有預言能力,她只是觀察細微,他曾經給女兒忠告:觀察是她的天賦,但只有在其他人也選擇去看見她所看見的東西時,這天賦才有幫助。一開始工藝師已經將瑪琳懷孕的跡象,藉由人偶傳達給妮拉,但妮拉卻只看到瑪琳外衣下華麗的錦緞而對她產生偏見;也曾製作一座精緻華麗的搖籃預告蒂雅的出生,那時妮拉只覺得,微物工藝師知道約翰尼斯的性向,故意嘲諷她不會有孩子。這呼應了瑪琳曾經無奈地跟曾經對她充滿質疑的妮拉說:「人只會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也就像工藝師工作室門口的標語寫著:眼光所及之物皆可把玩。意思是事情真相往往與表面不同。

 

 

 

 

♡喜歡的句子♡

★若要論及感受和詮釋,每個人會看到自己想看的一面。

★村裡的樂師吟唱愛情時,總也會提到藏在甜美果實之下的痛苦。真愛是長在體內的一朵花,花瓣會由內而外伸展綻放。為了愛,你一定甘冒一切危險,快樂的背後不可能沒有挫折。

★如果你真正了解一個人,如果你能看見他優雅舉止和微笑之下的內在,看到我們每個人都想隱藏的憤怒和令人同情的恐懼,那麼寬恕便是一切。

★如果你好好規劃自己的道路,這城市不是監獄。

★為了嶄露頭角,我努力奮鬥。

★這地方的錢讓你長出翅膀,讓你高飛。但是金錢也是套在你脖子上的枷鎖,你想成功,就別忘了你頸上的瘀痕。

★愛情最好是飄忽而非現實,寧可追求也別深陷其中。

★年紀越大並不見得會讓你的想法更堅定,而是會有越來越多的理由讓你去懷疑。

★如果事情能改變,說不定人也可以。

★在種植鬱金香的土壤上,蕪菁無法茁壯成長。

★花一輩子的時間都不見得可以了解一個人的作為。

★沒有任何故事比真相精彩。

★美麗的花朵也是從小種子生出來的。

 

 

 

 

✎ 作者介紹 - 潔西 ‧ 波頓

一九八二年出生,曾就讀牛津大學、中央演講與戲劇學院。以女演員身分活耀於英國舞台、電視節目。

她在參觀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時,被館中陳列的娃娃屋深深吸引。訝異於這個精緻的微型世界居然價值連城,所有家具耗費約十九年才完成,她不禁思索:「如果娃娃屋中的人生也成真呢?」於是便以娃娃屋的主人妮拉為主角,開始寫作本書。

《娃娃屋》是她的第一部小說,甫出版便獲得驚艷評價。波頓現居倫敦,專事創作。

✎ 譯者介紹 - 蘇瑩文

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任職外國駐華機構及外商公司十餘年,現專職英、法文筆譯和口譯。譯有《兩個靈魂的女孩》、《魔鬼遊戲》、《再見寶貝,再見》等書。

 

 

 

 

 

閱讀時間:2019.06.28 

arrow
arrow

    妮基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