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jpg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

作者:清水潔

譯者:王華懋

出版社:獨步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5月(初版一刷)

 

報導文學之所以真實,就是因為它確實發生過,雖然書中加了很多作者的情緒描述跟許多的OS,但它還是發生過!所以看完《被殺了三次的女孩》之後,全身充滿了無力感。故事的結尾並不是結局,這件事情背後隱藏的社會問題不會就此解決,類似的事情可能還會再發生。

這個無力感來自於,應該保護人民的警察,成了案件中的推手,為了掩飾自己的過失,謊言不斷;噬血媒體為了能有文章和話題,也替兇手完成了毀損被害人名譽的心願。這下,似乎所有的錯都是被害人的錯了,被害人的穿著、配件、錄音和日記,都是錯的。作者採訪被害者豬野詩織的父親時,父親說:「我的女兒被殺了三次:一次是被兇手殺死的,一次是被不受理報案的警方殺死的,一次是被媒體殺死的。」控訴著慘忍的兇手和怠惰的警方,也深深控訴了醜化受害者、畫錯重點的新聞媒體。

 

1999年10月26日,上午12:50,JR桶川站外,大學生豬野詩織正在把腳踏車上鎖,目擊者說,刺殺她的人身高約170公分,短髮,肥胖,年紀應為30多歲,身穿藍色襯衫的男子,在被害人的左胸和背部各刺一刀後,帶著詭異的笑逃離現場,被害人送醫後確認死亡,死因是大量出血。

一開始大家都懷疑是隨機殺人,畢竟那陣子日本也發生多起隨機殺人案件。但這部份引起清水潔的質疑,把狀況和之前的案子做比較,發現以往的隨機殺人通常受害者會有一人以上,大多是行動不便或跑不快的老人或小孩。這次的受害對象卻只有一個而且是年輕的女大生,加上被害人的家人的反應,清水潔更加確定這是預謀犯案。而且這起跟蹤殺人案,被害人豬野詩織早就預言會發生了,是怎麼回事?

我覺得,很慶幸有四個重點促成這個案件背後問題的曝光:

第一、日本當時有個不成文規定,一流媒體才是記者,可申請加入"記者俱樂部",三流周刊八卦節目是不被政府單位及警方接受的。政府單位或警方的採訪僅限於"記者俱樂部"成員,方便管理報導內容。當時清水潔所待的《FOCUS》周刊當然不在俱樂部內,所以得不到第一消息也根本採訪不到警方說法,所有資訊只能自己硬著頭皮調查或是靠線人。

第二、有詩織的朋友 - 島田、陽子的信任。自從第一次詩織和他們求救開始,他們便把每次詩織說的事情都詳細的記錄在筆記本上,是最詳細最有力的證據。讓我信任他們的不是記事本。不是這種東西。我之所以覺得他們可以信任,是因為他們身陷恐懼。

第三、《FOCUS》周刊的山本總編,冒著連帶責任的危險,力挺清水潔繼續調查並加派人手給他。

第四、作者清水潔本身的敏感度跟毅力,還有一股感覺,覺得詩織、詩織父母、島田和陽子似乎交給他「什麼」,希望透過它去完成,這股感覺讓他堅持下去。

 

在所有人都在找身高約170公分、短髮、肥胖、年紀應為30多歲,身穿藍色襯衫疑似兇手的男子時,清水潔從島田和陽子的訪談中鎖定了身高180、身材偏瘦的小松和人,詩織的遺言中說;「如果我被殺了,那就是小松殺的...」這是一段,被消音的求救......。

小松和詩織在1/6那天在大宮站東口認識的,兩個人交往前期看似正常,後來詩織覺得小松送禮物太過頻繁又過於貴重,所以詩織要小松別再送了,沒想到小松反應過激才讓詩織開始覺得他的異常,古怪、反應過度、粗魯、情緒不穩、暴力、暴躁......,還用之前送詩織的貴重禮物同等價值的金額威脅她,如果不聽話或是反抗,就要詩織還他那些錢,還不出來就要她去做泡泡浴,還要把他們交往的事情說出去。

原來,一開始小松跟詩織說他是做汽車經銷,事實上五年前就被炒了,現在的行業是色情按摩店老闆,在池袋東口有約五六的駐點,底下員工數名。「我才不會自己動手。只要有錢,自然有人願意為我效勞。」是小松常掛嘴邊的一句話,暗指了身高約170公分、短髮、肥胖、30多歲,身穿藍色襯衫的男子可能是他教唆的。自從3月開始小松性情轉變後,開始不斷威脅、恐嚇、騷擾詩織,對於想跟小松分手的人,他都覺得是背叛者,用盡手段就是想折磨她。

終於詩織忍到6/15家人陪同下報警,卻被警方認為是情侶間吵架而不受理,不但沒伸出援手,還說「收了人家那麼多禮物,才說要分手,做男人的怎麼會不生氣?妳自己不是也拿到一堆好處了?這種男女問題,警察是不能插手的。」生命都受到威脅了,難道還要因為禮物不分手嗎?就連詩織把之前和小松間對話的錄音檔交給警方,警方也以「跟這案件無關」、「案子很難成立」等理由打發他們,態度非常消極,以至於騷擾和毀謗更加劇,甚至詩織身邊的家人好友都備受恐懼。

7/29警方總算是受理報案了,但警方依然沒有太多作為,甚至令人不解的在9/21當天還有位刑警到詩織家,要求詩織能撤銷報案,還說要告隨時都可以再告。對於不懂法律的老百姓哪裡會知道,一旦撤銷了,就不能再用同一件事情再告一次了!

 

聽完島田跟陽子的證詞,所有所有的事情都讓清水潔覺得不對勁,一一查證他們說的屬實後,更加難以想像,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裡,被害人詩織跟家人是活在怎麼樣的恐懼中啊!對於人民保母已經心死,她還是想努力活得像個正常的大學生,令人心痛。

 

因為沒辦法第一時間取得消息,清水潔只好徒法煉鋼的調查,用掉了許多休假日,連家人般的寵物鼠「之助」過世他也沒辦法陪在牠身邊。起初是怕報導落後其他媒體,但是在他積極地調查之下,報導反而是搶在所有記者媒體之前,所以文章內容總是和別人家的相反,幸好總編支持他的調查,讓清水潔按照自己的方向去寫,之後還加派人手讓他去監視下手的"身高約170公分、短髮、肥胖、30多歲,身穿藍色襯衫的男子" - 久保田祥史。

但即便找到兇手藏匿的地點,清水潔也透過在記者俱樂部名單中的T先生傳達消息給警方,但不知道為什麼警方似乎沒有要逮捕的樣子,只是在藏匿地點附近一天又一天的像是散步般的監視而已,不過記者還是有時機點跟截稿日的壓力的,清水潔決定冒險挑戰上尾署,才終於在12/19上午拘提久保田,晚上執行逮捕狀。讓T先生和清水潔的所屬單位雙雙得到一流記者和三流媒體的搶先獨家,其他媒體似乎不相信原本傳聞兇手是小松和人,怎麼現在又回過頭逮捕了久保田祥史?而警方一直到12/20才對外宣布嫌犯落網。

 

到目前為止顯現的一個問題就是政府單位對"記者俱樂部"的消息控管,後來才知道這些記者屬於"警察記者",只需要將政府或警方對外宣布的說法照本宣科的寫進文章就可以了,所以只要警方擬好一個說法讓俱樂部的記者採訪就可以了,而且俱樂部中的一流記者都在名單上,發佈出去的文章內容很好管理,記者們一直以來都是照實採訪不疑有他(警察怎麼可能會錯?)。所以當T先生和清水潔的獨家爆出來之後,其他記者才會這麼錯愕。社會也開始懷疑,為什麼會是記者比警方先找到兇手?

 

久保田祥史以外,其他三名和命案相關的包括當天開車的川上聰,監視詩織行程的伊藤嘉笑,以及之前曾經到詩織家騷擾的成員之一小松武史(小松和人的哥哥)陸續落網,小松武史供稱,是弟弟拿錢請他教訓一下詩織,他又把那些錢雇用了久保田、川上和伊藤去辦事,本來的計畫只是砍一刀不致命嚇嚇她就好,結果久保田又補了一刀造成詩織失血過多死亡。

當天參與行事以及在案發前那陣子協助威脅恐嚇騷擾的相關人士也都遭到逮捕,但就是偏偏沒有小松和人的消息。只要他沒下落,包括清水潔在內,牽扯到這個案件的所有人都會感到害怕,因為大家都知道,小松想做的事情不用自己動手也會有人替他做;再來就是,陸陸續續有很多人打進周刊提供線索的人都說,曾經把線索也告訴警方,但警方態度敷衍,覺得警方是不能相信了(跟詩織的情況完全一樣!),所以把希望放在《FOCUS》桶川案負責人身上

有人說小松和人跑去沖繩了,所以事發當時他有完美的不在場證明;後來又有線人透漏消息說他在北海道。但不管清水潔到沖繩或是北海道做調查,完全沒有看到警方的任何跡象,不禁懷疑警方真的有在辦案嗎?清水潔趕到北海道幾天後,聽到的消息,就是小松和人的遺體被發現在屈斜湖邊,研判為自殺。

作者,再也聽不到小松和人這方面的最直接的證詞了。

 

然而,多年來記者的敏感度作祟,相關人士落網,小松和人也已經自殺身亡,清水潔卻一直覺得,事情應該不是只有這樣而已。直到今天,我一直以為詩織和島田、陽子託付給我的棒子,就只有一根而已。我以為只是有個兇殘的跟蹤狂存在於社會上,但不是這樣的。棒子有兩根。

詩織家人再度接受作者拜訪。之前警方聲稱到豬野家要求撤銷提告的是假刑警,但從詩織父親口中意外得知要求撤銷的竟然是貨真價實的刑警啊!警方說謊!這樣一切都說得通了!這時清水潔才明白警方態度消極的原因,才知道搜索逮捕為什麼進度緩慢,才知道為什麼他的速度會比專案小駔還要有效率......一切都說得通了。因為警方曾忽略詩織的求救,而且詩織早就留下消息預言小松和人會殺了她,如果最後警方公布破案結果小松是兇手,那無疑會遭受到社會批評。所以整個調查結果,才會一直巧妙避開小松和人,就連最後都是以妨礙名譽罪起訴,又因為已死亡所以獲緩起訴,把教唆殺害罪名一併推給哥哥小松武史。

清水潔質疑警方作法的文章一篇接著一篇的發出,警方選擇不回應,但民眾反彈的聲浪越來越大。終於在某天國會上,《FOCUS》雜誌被議員拿在手上質詢上尾署,竹村議員:「最大的問題是,當市民感到恐懼時,除了投靠警方以外,就沒別的方法了,不是嗎?然而警方卻是這樣的應對,豈不是叫市民自生自滅嗎?」一開始縣警一概否認,最後詩織的父親看不下去了,出面開記者會作證,警方才大動作成立調查小組做內部調查。

12名相關縣警遭到懲處,久保田18年有期徒刑,伊藤15年有期徒刑,小松武史無期徒刑。對於警方失職豬野家提出國賠最後也宣判縣警須賠償家屬550萬元(日幣)。最重要的是,促使國會著手推動《跟蹤騷擾行為規範法》,在詩織22歲生日當天通過立法。這起毫無救贖的「桶川案件」如果留下了甚麼,就是這部法律吧。如果有這部可以規範糾纏騷擾行為的法律,這起命案會不會是不同的結局。

 

但傷害無疑是造成了,除了詩織的生命之外,最讓人覺得可惡的是,詩織和家人已經是受害者了,卻還遭到警方的利用來模糊焦點,以及媒體為了話題劃錯重點的傷害。

警方刻意公布著重詩織當時的服裝跟配件,因為都是名牌所以開始有人將她醜化成敗金女、酒家女...等等,認為她會遭到殺害也是活該、自己也有責任,但是穿著跟案件有甚麼關係嗎?穿著配件昂貴就應該被殺掉嗎?為什麼不是找出兇手而是責怪受害者?加上媒體不查證就報導警方說詞,根本不知道那樣的穿著是小松和人要求詩織一定要穿的。這不聯手完成了小松和人想毀掉詩織清白的心願了?是不是也等於,警方和媒體也是妨礙名譽的罪人?

還有未經同意將當初作為證據的詩織的日記、給家人朋友的遺書、錄音檔...等隱私證物公布,還只擷取對警方有利的、可以為警方辯解的證據,來證明不是警方的疏失。所以,從頭到尾根本也沒有人想要反省吧!

這就是為什麼看完會覺得無力感很重的原因,應該是保護人民的人,卻不當回事的把玩著自己的生死名譽。為了顏面和職位不斷說謊,反過來攻擊人民;而且媒體應該也知道自己散布消息的力量,為什麼還要為了話題、收視率、銷售數字而隨便影射。這些行為不都是往死者身上再砍幾刀?而且對於可能不清楚事件發生的民眾而言,都是想說警方說的話是對的,所以不疑有他,那被警察誣陷的人,不就連翻身都沒辦法了。

不要以為這是在日本發生的事情,就不在意喔。這是20年前在日本的情況,看完之後不覺得這情況其實很熟悉嗎?......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平裝書 點連結購買:https://reurl.cc/KAQgKm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電子書 點連結購買:https://reurl.cc/lRe6Ll

 

 

 

 

♡喜歡的句子♡

★如果一個人很有理想,卻孤單面對始終堅硬、毫無破口的體制時,打安全牌會不會是比較輕鬆的做法?

★如果被害人有任何過錯,他們唯一的錯,就是相信這個「社會」是安全的。

★就像從惡夢中醒來的早晨,需要一點時間才能從床上爬起來。整個灼熱起來的腦袋和掌心甚至冒出了汗水。

★更何況穿甚麼衣服,能構成一個人被殺的理由嗎?

★當事人之間的互動,引發事件的加害人及被害人的特徵等等,我認為明確報導出這些,是報導者的責任。因為這些可能有助於避免往後繼續發生類似的悲劇,而且如果案件報導有它存在的價值,應該就在於這裡。

 

 

 

 

✎ 作者介紹 - 清水潔

日本知名調查記者。曾為新潮社《FOCUS》調查記者,現為日本電視台報導局記者、解說員。以桶川跟蹤狂殺人事件的調查報導,獲得日本新聞工作者會議大獎,以及編輯嚴選雜誌報導獎。2014年以《殺人犯還在外面》獲得新潮紀錄大獎、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 譯者介紹 - 王華懋

專職譯者,譯有數十本譯作。近期譯有《今晚,敬所有的酒吧》、《便利店人間》、《無花果與月》、《戰場上的廚師》、《花與愛麗絲殺人事件》、《破門》、《一路》、《海盜女王》等。

 

 

 

 

 

歡迎追蹤粉絲專頁~ 

閱讀時間:2019.09.29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妮基 ° 的頭像
    妮基 °

    店員N.的書單

    妮基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