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
作者:金琸桓
譯者:胡椒筒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7年9月22日(初版一刷)/2019年12月12日(初版十一刷)
✏
故事背景是發生在2014年4月16日的韓國世越號沈船事件,當天船上載有476名乘客,其中325人還是參加畢業旅行的高中生,這場船難造成304人罹難。雖然最終船長殺人罪成立判處無期徒刑,相關人員也有判刑,但事故原因至今仍然未解,而且救援行動詭異的安排也是令人匪夷所思。
《謊言》中,作者金琸桓以世越號沈船事件裡,參與救援行動的民間商業潛水員羅梗水視角為主線,用羅梗水寫請願書給法官懇請還給夥伴柳昌大清白的形式,傾訴整個事件極少有人關注的潛水員救援立場。中間穿插作者實際採訪罹難者家屬、生還者、政府官員、醫生......等等相關人員的對話。雖然是小說,但很真實。
✏
2014年4月21日,羅梗水接到曹治壁潛水員的聯絡,希望他能加入搜救行動前,他跟一般民眾一樣,得知的都是現場有500名潛水員全力搶救等等的消息,而且還曾誤報「全員救出」。殊不知曹治壁卻說現場能下到深海搜救的潛水員只有8名,加上後來羅梗水帶去的3名,僅僅12位,而且也不是專業搜救,他們平常都只是從事商業潛水,當時韓國尚未設置搜救潛水員。
更令人難以理解的是,黃金救援時間72小時之內(4月16~18日),現場並沒有展開救援行動。依照羅梗水的認知,他認為大型船事故發生不會瞬間沉沒,完全沉沒前有很大的機會救出大多數的人。然而救出來的大多是船員,還有一些是事發時在附近的漁船救出的乘客,加起來只有172名,隔天海警跟海軍艦就把現場圍起來不讓漁船進入了,而生還人數,就停在172人沒有再上升,遺體到最後撤離時,仍有11名未尋獲。
海警也好,船員也好,如果能有一個人進到船裡教大家逃出來,那三百零四個人就不會喪命了,但二O一四年四月十六日早上,沒有這樣一個人。生還的學生中,有人說當時船上廣播要大家穿救生衣待在原地別動,雖然後來罹難者之一江娜萊指揮同學逃出傾斜的船艙,但最後包括她在內,還是不少學生沒有逃出,沒想到這些聽話的孩子們,卻因為聽話而喪命......。
✏
大概是因為消息封鎖,而且民間潛水員只是自發性的不屬於任何機構團體,他們成了不受到關注的一群人。
他們平常受的訓練是商業潛水,能下潛到深海處,但由於人手不足,一個潛水員每天最多下水達三次,可是駁船上並沒有減壓艙,如果要減壓還得上到軍艦,他們也沒時間去,所以長時間下來潛水員們都得了程度不一的減壓症(人體因周遭環境壓力急速降低時造成的疾病。)。
而且並沒有人教他們該如何面對搜尋往生者後的心理陰影,當找到往生者要回到海面的時候,祂們不會出力抱著潛水員,所以潛水員必須花很大的力氣擁抱住往生者(是抱活人的五倍力氣),加上事發地點孟骨水道水流速度快,萬一一失手遺體就找不回來了。尤其是找到畢業旅行的學生時,羅梗水說,他總是會想像那些孩子生前是甚麼樣的人?過怎麼樣的生活?有甚麼樣的夢想?當孩子們自己面對死亡的時候有多恐懼?在他要下水前,前輩曾經提醒他:在駁船上哭沒關係,但下水後可要忍住啊!一開始他還不知道是為什麼。眼淚奪眶而出後,只有二十公分的能見度也變得模糊起來。原本只擔心頭燈會出問題,沒想到讓能見度幾乎變成零的,是我的眼淚。這樣的心理創傷導致事後出現了幻聽幻覺。
視力也變差了,長時間在深海光線不足的地方工作,一定會有影響。睡眠品質也因為心理創傷,加上大腦已習慣配合潮汐作息,所以變得很不理想。總總加起來,原本好好的一個人,現在幾乎喪失工作能力。原本寄望政府會照顧好他們,讓他們接受治療到痊癒,但自2014年7月10日接收到撤離簡訊後開始治療,2014年12月31日政府即中斷給民間潛水員的醫療補助。很多潛水員負擔不起龐大的費用,也跟著中斷治療,留下永久的後遺症......。
✏
除了面對身心受創,他們還得面對另一個難題。羅梗水之所以寫請願書給法官,為的是要請法官還給夥伴柳昌大一個清白。
柳昌大曾在2010年天安艦事件中加入救援工作,有經驗的他,自然成了這次民間潛水員搜索行動的領頭,分配工作、發號司令或是跟海警溝通都是他負責。但就在有一天,新增派來的潛水員第一次下水發生意外身亡後,便遭到司法單位以業務過失致死罪起訴,法院甚至還想讓柳昌大承認他在駁船上的職位為「指揮官」,好讓他們有個理由將過錯一併推給柳昌大。
其實在2014年5月26,潛水員意外身亡後10天,民間潛水員們收到了「水難救護業務從事命令書」,所有人的業務欄都是寫「客輪沉沒事故相關搜索失蹤者」,包括柳昌大在內大家的職位都是非管理職,但也有人認為柳潛薪水拿得最多,應是指揮官的職務,責任也是由他擔起才對,但他們在事故發生前沒有一個人知道日薪是怎麼決定的,是一直到6月17日(意外後41天)中央安全對策本部才決定的,這之中民間潛水員都沒有涉入,卻一再有人拿他們的薪水來做文章。
從世越號沉沒,到搜救行動,到潛水員意外,就沒有人去查明或檢討發生原因,卻把恨意跟抱怨發洩在每天辛苦下水的潛水員身上,因為他們簽了保密合約,如果洩露在孟骨水道發生的事情,將會追究民事及刑事責任,就是這份合約讓他們就算受到不合理待遇,也都避談這件事甚至不能為自己反駁,只有像是罹難者家屬、協助治療的醫生、附近漁民啊這些人,替潛水員們難過......。奇怪的是,若是想把罪責推給柳潛,但你們怎麼會想讓一個有業務過失致死嫌疑的人,繼續待在駁船上工作呢?是不是一邊覺得搜索沒有他不行,一邊又想把責任推給他?
潛水員是沒有嘴巴的。即使不簽保密合約,專業潛水員也絕不會透露工作內容。對做過的工作說三道四只會扯自己後腿,所以,話越少越好 ─ 最好當個啞巴。潛水員們簽署的當下一心只想救人,並沒有仔細看合約。在罹難者江娜萊生日會上羅潛認識了宋恩澤律師(原型 現朴柱民議員),宋律師指出了合約上諸多合理的地方,讓羅潛最後決定即便反保密合約,即便被陌生男子圍毆,即便被網路言語霸凌,這些都更加深了他的心理創傷,但他認為有必要說出來。潛水員若只是沉默的等待,我們不會成為甲,也不會成為乙,更不會成為丙,甚至不會成為丁,而是會變成戊 ─ 那就是無,一無所有的人。如果我們裝作是透明人,誰來化解潛水員的痛苦和委屈?誰會去抓住把我們大哥誣陷成罪犯的人?誰會去找出中斷我們醫療費的人?
✏
小說或許有修飾跟包裝,但是中間穿插作者採訪事件相關人員卻是實際的一問一答。
我很難想像,一群用自己性命去搜尋罹難者遺體的潛水員們,會受到某些民眾的質疑,那些質疑聽起來實在太噁心了。很多人認為他們願意下水找遺體不過就是因為薪水高而已,也有人說他們薪水他麼高,政府中斷醫療補助有甚麼好抱怨的?但這些人根本沒有了解到三個月來他們身心已超過負荷,所領的薪水根本不夠後續的醫療,更何況,薪水不是應得的嗎?要不然你嘴巴上這樣酸,怎麼你不下水搜索呢?如果不會潛水實在沒資格質疑潛水員為什麼一天只下潛三次,難怪救援進度緩慢。
還有人不明白「人死了為甚麼還要搜索?」「不過就是交通意外死了親屬就要佔領光化門廣場,該抓的人也抓了,該判刑的也判刑了,到底還想要求什麼?」這要是今天死的是你家人,然後找不到遺體,你還不難過嗎?事故至今仍然沒有一個真相,搜救行動的黃金72小時是停擺的沒有一個官員給出說法,或許佔領公共場所讓其他人權益受損,如果不能體會罹難者家屬的心情,也不需要這樣說話吧?真的噁心到不行!
✏
但也有很令人感動的採訪,生還者、罹難者家屬、記者、醫師......等等,他們理解,他們心疼,他們為潛水員們憤慨,但卻無能為力。尤其是物理治療師知道潛水員們被中斷醫療補助後,一個一個的去拜訪潛水員幫他們免費做按摩紓緩,他盡了能力做他能做的。
小說結尾羅梗水訪問罹難者家屬,在2016年7月16日和幾位船難相關的人一起回到東巨次島綁黃絲帶,看似心情平靜許多,但現實生活中卻不是這樣。化作為小說中羅梗水的金冠灴潛水員,身心受到極大創傷根本沒辦法面對家屬,他選擇在2016年6月17日自殺,得年43歲,留下妻子和三名子女,他撐不到今年5月20日韓國國會通過的「金冠灴法案」。朴柱民議員為了罹難者和潛水員們四處奔波,從律師進到國會,就是想釐清事件的真相,還有為那些因為長時間深潛搜索,又沒做好減壓,導致生理心理受創而無法工作的潛水員們爭取實質上的賠償。但這些金冠灴都等不到了。
作者是在主持播客「416的聲音」時認識金冠灴,並有了著手寫下這部作品的想法,小說中的結局雖和現實不同,卻是金冠灴喜歡的結局......。
《謊言》平裝書 點連結購買:https://reurl.cc/yEMVzM
《謊言》電子書 點連結購買:https://reurl.cc/Dg35GE
♡喜歡的句子♡
★我們直到最後都沒有放棄搜尋!不管是秋天或冬天,都一直不斷的潛水搜尋,撤離只是單方面下的命令,我們根本沒想到會像被解僱一樣被趕下駁船。至今仍有十一名失蹤者被困在我們每天潛入的船裡,這教我們怎麼能放棄呢?包括柳昌大潛水員在內的所有民間潛水員,大家每天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的尋找失蹤者,一心只想找到他們、帶他們上岸。
★直到那一刻,他親眼看到客輪沉沒的地點四周並沒有五百餘名潛水員的時候,恐懼和絕望才湧上心頭,他哭喊者兒子的名字。(漁民 池秉石)
★我不會對還沒做過的事情下結論,只是想看清楚自己那顆抵達此處的內心,它彷彿遠征航海後停泊在一個陌生的港口。像照鏡子一般,我想看清它的模樣。如果我不是商業潛水員,自然也就沒有趕來的理由了。每天新聞裡再也沒有改變過的生還者人數才是我悲憤趕來的理由。
★我仰頭看了看天空,最多也不過一秒鐘,深海潛水所需的重要單詞和數字就像滿天的雲朵固定在灰濛濛的天上。我向站在身邊的朴潛水員豎起大拇指,他也學我做出同樣的動作。我站直身體、跳了下去,這是民間潛水員羅梗水在孟骨水道首次潛水的瞬間。
★我舉起左拳放在左胸上回答他:「這裡,能聽見心跳的聲音。不是用耳朵聽,而是用整個身體在聽。」
★您知道最讓我們痛苦的是什麼嗎?是在船裡最後看到的同學的臉。有的是要好的朋友,有的只是認識,還有不認識的,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成了往生者的臉,而且說不定我也會是其中一張臉。(生還學生 曹玄)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深海潛水員,這些潛水員是因懷抱著對潛水的自豪和熱愛才去做的啊。這樣熱愛潛水的他們,如果知道自己的身體已經損傷到再也無法潛水的地步,會是多麼大的衝擊啊?這樣結束人生有什麼兩樣?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們的地獄生活才剛剛開始。(物理治療師 洪吉直)
★春天來了,花開了。花開得令人心痛。好殘忍啊,這個春天!
★撤離駁船後,我聽到最過分的問題是「你們找到幾個人」,我在乎的不是找到的人數,而是沈船內還有多少人。
★對此我們感到很愧疚。為什麼像鸚鵡學舌一樣和事故對策本部的簡報不加思索的傳播出去呢?為什麼沒有租艘傳到孟骨水道附近巡視一下呢?如果去了,就可以確認從十六日到十八日都沒有人進入船內的真相,也不會把五百五十五名潛水員投入營救的屁話寫在報導裡發表出去了,更不會想是群蜂一樣只守在彭木港,等待海警的艦艇靠岸。(記者 殷哲賢)
★「遺體是不能隨便拍的!那是不道德的行為!」(記者 瑪麗亞)
★氣味來襲,但不是直接鑽進鼻孔,而是想毒蛇一般從腳趾經過腳踝、膝蓋和臀部,再溜到背部和腹部,經過胸口和脖子向上竄,我的全身變成鼻子在聞氣味。最後那氣味要竄進鼻子時,我屏住呼吸,因為全身已經領教過那氣味的威力,我不想讓它經由鼻子和嘴吧進入肺部。
★誰能想到身為罹難者家屬的我,長大了會擋在其他罹難者家屬面前,怎麼會有我這種人呢?罹難者家屬阻擋罹難者家屬的可怕悲劇不能再上演了,所以我主動打了電話,這就是原因。(義警 金鐘關)
★「再優秀的比喻和象徵的追悼場所,都不及教室來得真切。尊重這些學生,重溫他們的人生價值,就要從這獨一無二的教室開始。英國作家約翰 ‧ 伯格寫過一本小說《我們在此相遇(Here Is Where We Meet)》,講的正是與那些在我們人生裡無比珍惜、卻不得不提早告別的人們重逢的小說,小說裡他最大的苦惱是要在哪裡與亡者重逢。我們想要與二O一四年、二年級十八歲的孩子們重逢,想聽聽他們的故事,任何人都可以到記憶的教室來,像今天這樣。」(戲劇演員 董振格)
★在這種時刻不只要聆聽對方講的話,也要聆聽所有的聲音,因為是笑聲、哭聲、腳步聲和呼吸聲,所有的聲音聚集在一起,才組成這個人。(老師 崔周哲)
★「深海潛水要是潛到六十公尺以下,潛水員就要改變呼吸的氣體,如果不能正確使用氧氣、氦和氮混和的「三元混和氣」,就會直接踏上黃泉路,因此潛水員一般都不會下潛到六十公尺以下。六十公尺,你以為那界限只在深海裡才存在嗎?我們的人生裡也有啊!那些後輩潛水員現在正在超越那條界限,為此需要項改變氣體一樣,改變很多事情啊。」(潛水員 柳昌大)
✎ 作者介紹 - 金琸桓
1968年生於慶尚南道鎮海市。首爾大學國語國文系畢業,曾任海軍士官大學國語教授,KAIST文化技術研究所副教授,現為專職作家。
作品以端莊優美的文字著稱,也是踏實築夢的「小說勞動者」,每天堅持寫30張小說原稿,沒有一天停過筆。不但如此,他也十分關注社會,以周密的資料考證加上卓越想像力,讓許多真實人物活靈活現躍然紙上,被譽為開創韓國歷史小說新局面的作家。
✎ 作者介紹 - 胡椒筒
1985年生,B型,牡羊座。
PM7:00後的專職譯者,帶著「為甚麼韓劇那麼紅,韓國小說卻沒人看」的好奇心,闖進了翻譯的世界。
歡迎追蹤粉絲專頁~
閱讀時間:2020.9.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