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街角那家唱片行.jpg

《街角大家唱片行》

作者:蕾秋 ‧ 喬伊斯

譯者:劉曉樺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18年6月(初版)

 

對於音樂家、音樂人或喜歡音樂的人,這本或許會是你喜歡的書,就跟愛書人會喜歡跟書有關的題材一樣。時代和科技的衝擊,唱片和書、唱片行和書店,都有著類似的命運。電子書和網路書店取代了實體書和實體書面;線上音樂取代了CD、錄音帶、黑膠和唱片行。所以作者在序中寫到:我也想將這本書獻給獨立商店 ─ 那些可以讓你找到意外之喜的地方。過去這幾年來,我去了許多書店與唱片行,有件事想提醒大家:下載很容易,但那並不代表你找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在現在的社會,沒有一樣東西不是消耗品;即便不與人往來,也還是能做許多事情,而這令我憂心不已。

記得曾經去迪化街看一個小特展,展示了許多錄音帶,也提供隨身聽和耳機給民眾聽,在我旁邊來了個小小女孩,很驚訝地說:「哇~把拔馬麻,這裡有好小本的書喔~」瞬間覺得感謝特展,希望這孩子看完展覽後,會記得有錄音帶這東西 (但我們今天的主角是黑膠啊!)

 

故事背景在1988年CD問世的年代,聯合街上那家沒有店名的唱片行,卻堅持只賣黑膠,老闆認為CD永遠沒辦法跟黑膠相提並論,拒絕唱片業務進貨CD。

老闆法蘭克是一位能用音樂治癒客人的音樂醫師,他可以看客人的表情、聽他們的心事和近況,推薦適合他們的音樂,事實上他也用一張唱片,讓銀行經理願意貸款給他開這間唱片行。

在店裡,有兩個精心打造的試聽間,是用被丟棄的大衣櫥改造的,讓人可以在裡面放鬆地感受音樂,客人可以進去聽完之後再決定要不要買這張唱片。覺得有趣的是,有次小偷摸走了店裡的黑膠,法蘭克追了出去不是氣小偷偷東西,而是氣他偷錯品味@@" 唱片行的出現,讓因為大商場的興起而沒落的聯合街像是點了燈一樣,鄰居們都喜歡到唱片行串門子,尤其心情不好的時候。

 

有時候,人們需要的只是知道自己並不孤獨;其他時候則需要讓他們正視自己的心情,直到那感覺耗盡 ─ 人們總是習慣抓著熟悉,即便那只會帶來痛苦與心傷。

他的特異功能感染街坊上不少人,首先絕對是銀行經理亨利,因為生了孩子和妻子都睡不好,一張唱片改善了一家三口讓亨利相信法蘭克的實力並同意全額貸款;用艾瑞莎治癒了以為只有蕭邦能安慰自己的男人;用盛大歡樂的樂曲填補心靈空洞的男孩;從來就只喜歡音樂越大聲越好的刺青師茉德,聽了巴伯《弦樂慢板》後愛上了法蘭克;就連平常接受人們心靈寄託的牧師也曾是法蘭克治療的其中一人。

直到有一天穿著綠色大衣的伊爾莎出現在唱片行前。她是唯一法蘭克感應不到她需要甚麼音樂的人,伊爾莎希望法蘭克能教她音樂,每個星期一天,每次一小時,漸漸伊爾莎走進了法蘭克的心中,兩個人互相吸引。身世成謎的伊爾莎漸漸找回因為關節炎而放棄的音樂熱忱,但是總是療癒別人的法蘭克自己卻始終走不出過去的關卡,沒辦法面對新的感情,伊爾莎失望之下離開了聯合街,離開了英國。

 

或許是因為兩人謎一般的過往,加上面對感情猶豫不決,所以前面三分之二的內容讓我覺得有點凌亂鬆散。一直到大火燒掉了唱片行之後的轉折,一旦做了決定,事情似乎就很簡單,直接了當、稀鬆平常。21年後伊爾莎突如其來的靈感讓她回到聯合街,當初建設公司收購了店家卻倒閉,讓整條街荒廢到現在,大多數的朋友們都不在了,只剩下茉德開了間花店;他們想盡辦法找到四散各地的朋友,並討論著如何拯救因為大火喪志的法蘭克,而且還用了時下流行的快閃呢!所以光是想像,三百人在賣場齊唱《彌賽亞》,有多震撼。

為什麼會選擇《彌賽亞》來拯救法蘭克呢?因為這是法蘭克的母親佩格最愛的一首曲子。法蘭克從小透過佩格去認識音樂,佩格愛音樂成癡,喜歡各種曲風,對每首曲子都有獨到的心得,所以在法蘭克介紹音樂給客人之中,也穿插了他回憶和母親一起在音樂世界裡的時光,母親教他怎麼樣去欣賞每一個音符、每一首曲子、每一位音樂家。佩格過世後,法蘭克一直不敢再去聽《彌賽亞》,有時候,放下過去,繼續前進是最好的選擇。利用大合唱,他們用音樂,治療了這位一直只知道幫助別人而忘了幫助自己的人。

 

坦白說,你幾年前就把自己所有黑膠都給丟了,現在連台CD撥放器都沒有。你大多在線上購物,想聽音樂就直接用手機串流。如今說出口,你才驚覺這世界用多快的速度摒棄了唱片與商店這樣的事物。我想這段話應該是整個故事,作者要表達的,試著回想十年前會發現有些東西隨著網路科技,已經很難看到了;或許十年後,你現在正在用的東西,也會被取代。

《街角那家唱片行》平裝書 點連結購買:https://reurl.cc/2rmRQ9

《街角那家唱片行》電子書 點連結購買:https://reurl.cc/bXEKN6

 

 

 

 

♡喜歡的句子♡

★「要不要試試這個?」他凌亂的棕髮往後一撥,說,「我有預感,你會喜歡─」。

★黑膠唱片是有生命的,你只能等待。

★魔力就在於靜默。(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

★如果人們只專注於自己所知的東西,就會錯過許多美好的事物。

★當一個人願意這麼堅守瘋狂的事物,相較之下,人生中其他問題似乎簡單明白許多。

★你會聽見風、聽見雨、聽見暴雪雷鳴;還會聽見鳥、聽見蒼蠅、聽見熱到你動彈不了的炎夏;甚至是布穀鳥或一頭牧羊犬。你必須躺在地上、閉上眼,專心聆聽。(韋瓦第)

★各種不同的音樂之中都可以看見不同的畫面,只要你肯駐足聆聽。

★音樂告訴他,即便心如死灰,生活也永無止盡。沒錯,這世上有恐懼、有殘酷,搞得人終日渾渾噩噩不知所措。這些確實都存在。但聽啊,除此之外,還有這個 ─ 這份美麗。來到世上走一遭終究不全是壞處。

★即便在樂曲結束之後,它仍繼續棲息體內,永不湮逝。

★你給了他避風港,你一直陪著他,直到他再也不需要你的幫助,走入人生下一個階段。

★規矩令她厭煩,感情也是,她不是沒心沒肺,只是無法專一專注。

★爵士樂的重點在於音符間的停頓,在於你聆聽體內聲音時的感受,在於那些罅隙與淵縫。因為在那裏才能感受到真正的人生,當你有那勇氣縱身一跳的時候。(爵士樂)

★高亢的音符不斷拔尖再拔尖,低沉的音符只是重複,喃喃低語著:對,沒錯。就像是有兩個聲音不停詢問對方是否也有相同感受。(月光鳴奏曲)

★No man is an island.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John Donne 約翰 ‧ 多恩

★有時候,最深沉的意義可能再簡單不過。

★音樂能傳達文字無法傳達之物。

★雨不曾停歇,猶如蕭邦的前奏曲,點點雨珠打在窗上,細流潺潺,循著玻璃蜿蜒而下,終至不見。(蕭邦〈降D大調十五號前奏曲〉)

★發現自己所需的並不存在於現在或未來,而是遺留在某一段曾經。

 

 

 

 

✎ 作者介紹 - 蕾秋 ‧ 喬伊斯

曾經是位演員,於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英國國家劇院以及與你同行劇團擔任要角,之後轉為劇本創作,二十年間撰寫超過二十齣BBC Radio 4 原創廣播劇與經典文學改編劇劇本,獲獎無數。2012年轉而創作小說,首部作品《一個人的朝聖》出版前便已售出二十多國版權,上市後榮登《週四泰晤士報》排行第一名、受英國國家書籍大獎年度作家獎肯定,並曾獲大英國協書籍與曼布克文學獎提名,在國際間廣受歡迎。後續推出的《昆妮的情歌》、《完美》以及一系列相互交織的短篇小說集《冬雪花園與其他故事》,也都深受讀者喜愛,作品已被翻譯為三十六種語言出版。目前與家人居住在英國格魯斯特郡。

 

✎ 譯者介紹 - 劉曉樺

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學士、美國聖地牙哥洲立大學會計所碩士。熱愛故事中的驚悚與暴力,但希望現實世界大同和平。譯作包括《帕迪多街車站》、《魔像與精靈》、《金翅雀》、《階梯之城》、《洛基福音書》等。

 

 

 

 

 

歡迎追蹤粉絲專頁~ 

閱讀時間:2019.03.17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妮基 ° 的頭像
    妮基 °

    店員N.的書單

    妮基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